《北青萝》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选入《唐诗三百首》。诗是写寻访孤僧顿悟禅理之事。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写黄昏时才寻到;尾联是抒发感慨。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何在”等点出“孤”僧悠然出世的情态。并引用佛家典据,抒发诗人意欲摆脱俗世尘网,追求清寂澄沏境界的心态。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原文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http://www.shiciwang.org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http://www.shiciwang.org
注释
青萝:山名。 http://www.shiciwang.org
崦(yān):即“崦嵫”(yānzī), 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http://www.shiciwang.org
初夜:黄昏。
宁:为什么。
http://www.shiciwang.org
“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翻译 http://www.shiciwang.org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http://www.shiciwang.org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http://www.shiciwang.org
赏析
http://www.shiciwang.org
本诗写的是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和孤僧恬静闲适的生活,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的佛家境界。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首联“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从环境写起,交代了自己“访”的时间—夕阳西下时,以及对象一僧人。这里对僧人的描写只用了一个“孤”字,写出了这位僧人的孤寂。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颔联“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意谓只见落叶遍地,寒云缭绕,山径重重,却没有找到要访的人。这两句是写寻访孤僧的过程,寻而不见,给诗文增加了几分神秘,同时也照应了上联中的“孤”。 http://www.shiciwang.org
颈联“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紧承上联而写,诗人没有见到要找的人,但并未生气,只悠闲地倚杖而立,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磬声。这里的“独敲”和“一枝”都点出了一个“孤”字,再次凸显了僧人居所的孤寂。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尾联“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是作者的抒情,诗人聆听钟响似乎大彻大悟,感慨地说:“大千世界,俱在微尘,我还要什么爱与憎呢?”而这只不过是诗人用以解脱自己、排遣抑郁苦闷的话,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在凡尘中又怎能忘却爱憎呢?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深味那超然物外的清幽恬静的生活一虽孤寂却有情趣,虽为僧却并不惨苦。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诗人为我们描蓦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围绕访僧悟禅的主题营造气氛,意境简远超然。同时本诗用词也很精妙,时有照应之处:如“初夜”对“残阳”、“独敲”对“孤僧”、“微尘”对“爱与憎”等,从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孤僧高洁的心灵。
http://www.shiciwang.org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山,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