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http://www.shiciwang.org
出处 http://www.shiciwang.org
《荀子·宥坐》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注释 http://www.shiciwang.org
芷兰:芷,白芷,一种香草。兰,兰花。 http://www.shiciwang.org
芳:香气。 http://www.shiciwang.org
译文 http://www.shiciwang.org
况且香草和兰花虽生长在茂密的深林中,却并不因为没有人赏识而不散发芳香。
http://www.shiciwang.org
赏析 http://www.shiciwang.org
荀子用香草和兰花比喻那些怀才不遇的君子,既使身处困境意志也不消退,能不能被赏识重用,那要靠时机,所以君子要广博地学习,修养自身,等待时机。既强调了社会机遇的重要,又提出了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怀才不遇者要像“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http://www.shiciwang.org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赵国郇(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一说今河北邯郸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华夏族(汉族),东周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