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两两谁家女1,听取鸣禽枝上语2:“提壶沽酒已多时3,婆饼焦时须早去4。”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5。”
注释
1“三三两两”句:化用柳永《夜半乐》词:“岸边两两三三,浣溪游女。”
2鸣禽枝上语:谓树上鸟儿鸣声犹如人语。
3提壶:鸟名,因其鸣声如叫“提壶”而得名。
4婆饼焦:也是鸟名,因其啼声如“婆饼焦”而得名。梅尧臣《禽言》诗:“婆饼焦,儿不食。尔父向何之?尔母山头化为石。”
5乌桕(jiù旧):树名。
赏析
这首农村题材的小令写得十分俏皮活泼。它通过模仿禽言,再现了农村可爱的风土人情;同时词中还反映了作者欣赏这可爱的风光,因快乐而酒醉,因酒醉而迷路的生动情态。上片写村女围在树下听鸟鸣。提壶鸟的叫声,似乎在提醒一位受家长之命出来买酒的贪玩女孩子:还不赶快沽酒回家!更有趣的是那高叫“婆饼焦!婆饼焦!”的饶舌鸟,似乎是在戏谑另一个贪玩忘归的小媳妇:婆婆已把烙饼烧焦了还不快回去帮忙!作者写到这里打住,馀下的情景由读者去想象补充。
下片写作者对农村风光迷而忘返。这种沉迷是用酒醉来体现的。作者边赏景边饮酒,不知不觉大醉。忽然想起该回家了,可醉眼陶然,已辨不清来时的路。于是只好向行人去打听。词的末二句,是善良而热情的乡间行人指路的话。指路指得那样耐心,那样认真和细致,真是神态活现。作者知路后踉踉跄跄地回家的情景,依然留给读者去想象补充。通篇通俗平易,明白如话,而又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http://www.shiciwang.org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文学家。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在晚年时写的《清平乐·村居》这首流传千古的词。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