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痛饮2,忆向吴江醒3。明月团团高树影4,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5,人间直恁芬芳6。怕是秋天风露7,染教世界都香8。
注释
1吴江:地名,即今江苏吴江县。木樨(xī西):即桂花,秋天开小花,有黄白二种,香气浓郁。
2少年痛饮:语本元稹《黄明府诗》:“少年曾痛饮,黄令困飞觥。”
3吴江:这里指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
4明月团团:化用李白《古朗月行》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高树影:刘孝绰《林下映月诗》:“明明三五月,垂影当高树。”
5大都:不过。宫黄:古代宫中妇女化妆用的黄色脂粉。这里用以比喻金黄色的桂花。
6直恁(nèn嫩):这般,如此。
7怕是:大概是,也许是。
8教:同“叫”,“使得”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通过咏物来表现志士仁人高洁品质的词。上片,赏桂花而忆旧。首二句,以一“忆”字为中心,重现作者青年时代一段难忘的赏花饮酒的经历。那时他刚刚南归宋朝,年富力强,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吴江之游是十分痛快惬意的。如今闲居带湖,已经垂垂衰老,看到桂花又开,睹物伤情,自然而然地回忆起吴江痛饮时。“明月”二句,即具体展现了当年吴江月夜桂树飘香的幽美景色,为下片赞美桂花预作铺垫。
下片从回忆中折出,借赞桂花以赞人。前二句表明,桂花虽然外形并不艳美惊人,但其内蕴丰富———饱含芬芳的香气。芬芳的香气,象征高尚之士的品格和才华。因而结尾二句专写桂花的香气,希望它能染遍世界,清除人间的尘污。宋人借桂花咏怀的不乏其例,但多流于孤芳自赏,如年辈早于辛弃疾的爱国名士向子醔咏桂花道:“高古,高古,不著世间尘污。”(《如梦令》)辛弃疾则不但看重桂花的高洁,更激赏其能够清除尘污的浓香。这实际上寄寓了作者意欲改变现实的高尚理想。这些富于象征性的歌咏,反映出闲居带湖的辛弃疾仍然壮心不已,保持着积极用世、献身祖国的可贵精神。
http://www.shiciwang.org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文学家。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在晚年时写的《清平乐·村居》这首流传千古的词。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