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此诗语言含蕴,情调感伤。诗人通过浪漫的想像,烘托了嫦娥深居月宫那孤独寂寞的心境,委婉地表现出诗人缠绵不尽的相思与悲凉惆怅的情绪。全诗虚实相间,情景交融,设想新奇,富有高度的浪漫色彩。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 http://www.shiciwang.org
长河渐落晓星沉。
http://www.shiciwang.org
嫦娥应悔偷灵药, http://www.shiciwang.org
碧海青天夜夜心。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注释 http://www.shiciwang.org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http://www.shiciwang.org
深:暗淡。
长河:银河。
http://www.shiciwang.org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翻译 http://www.shiciwang.org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http://www.shiciwang.org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http://www.shiciwang.org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http://www.shiciwang.org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http://www.shiciwang.org
赏析 http://www.shiciwang.org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http://www.shiciwang.org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表现了作者独处居室,面对烛影彻夜不眠的情景。但是在这里诗人没有着意刻画萦绕心中的情绪是如何悲痛,如何剪不断理还乱,他只写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并且通过“深”、“渐落”、“沉”三个词把这四样事物串联起来,表明时间正无情地流逝。在这种环境中,诗人寂寞无眠,他在想些什么昵?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两句是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意思是嫦娥想必懊悔偷吃了不死药,以致面对碧海青天独守月宫,那孤寂的心情应该和自己一样难以遣除吧。嫦娥奔月是神话传说,她在月宫中的情景谁也不知道。但是诗人彻夜思忆,孤寂难耐,仰望天空看到明月,自然认为月宫中的嫦娥此时一定有着和自己一样的心境。所以说,写嫦娥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难解寂寥清冷之情,实际上还是表达自己此时此地的心情。
http://www.shiciwang.org
读了本诗,我们只觉得诗人把一种无可捉摸的、谁都可能会有的情绪表现得灵活可感,淋漓尽致。至于说作者诗中的这种情绪究竟是什么,我们却很难说清楚是因为思念别离的妻子,才永夜不眠?是因为怀才不遇,自悲身世,才难耐寂寞?或者还是在为那入道的女子代为抒发思凡而又不能的精神苦闷?也许这些都并不重要,因为我们已经从诗中欣赏到了一种浓郁的伤感美,并为此而深深感动。 http://www.shiciwang.org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山,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