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诗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必然,针对晚唐社会现实,具有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它取材典型,言简意赅,贬刺颇深。
http://www.shiciwang.org
原文
隋宫①
乘兴南游不戒严②,九重谁省谏书函③
http://www.shiciwang.org
春风举国裁宫锦④,半作障泥半作帆⑤。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注释
①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②南游:隋炀帝为满足其荒淫享乐的欲望,曾多次巡游江都。不戒严:古代皇帝外出,要实行戒严,隋炀帝南游,为显示天下太平了自己的华贵气派,不加戒严。《晋书·舆服志》:“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此言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③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省(xǐng):明察,懂得。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隋书·炀帝纪》载:隋炀帝巡游,大臣上表劝谏被杀数人,遂无人敢谏。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在行宫被其部下宇文化及所弑。
④举国:全国。宫锦:按照宫廷规定的格式织成的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http://www.shiciwang.org
⑤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隋书·食货志》:“大业元年(605),造龙舟,凤榻、黄龙、赤舰、楼船、篾舫……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翻译 http://www.shiciwang.org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http://www.shiciwang.org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http://www.shiciwang.org
赏析
隋场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曾三下扬州,次次皆排场阔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骄奢淫逸可谓是令人发指,也引起了百姓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隋王朝的覆灭。诗人李商隐面对隋宫故址,对隋场帝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其中不无借古讽今的意味。
http://www.shiciwang.org
首句“乘兴南游不戒严”直点“乘兴”,写隋场帝好大喜功,极端奢侈。“不戒严”为不戒备,意思是太平。隋场帝所以“乘兴南游”,正因天下“不戒严”的原因,而“不戒严”又是激发隋场帝“南游”之兴的原因,因此次句“九重谁省谏书函”,进一步写他的一意孤行。因“乘兴”故“南游”,用“谁省谏书”来反问他,暗含诗人强烈的不满情绪和批判之意。
http://www.shiciwang.org
第三句说“春风举国”,从“乘兴”、“谏书”函上推开一步,直转到“举国”上来,境界为之一变,感情也转向激烈深沉。“春风”指南游的时节,“举国”,是写隋场帝“南游”一举牵动了全国的人力;“裁宫锦”是写“南游”一举消耗了全国的物力。结句“半作障泥半作帆”紧承第三句,“半作”的重复给人以深刻印象与急促的节奏感,把“宫锦”与“障泥”、“帆”相对应,直写皇帝的腐朽荒淫,恣意挥霍,致使诗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结束。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本诗以“乘兴”为基点,把“南游”、“不戒严”、“谏书”、“举国裁锦”、“障泥”、“帆”等不同事物联结起来,贯通一气,一曲一直,一扬一抑,在尖锐的对比反衬中表达出了诗人对挥霍亡国的皇帝的悲愤。
http://www.shiciwang.org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山,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