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诗的前二句写仰望辽阔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春气转暖,虫声唧唧,感知春之信息。诗人以其敏锐、独特的感觉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创造出了清新幽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境界。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原文
http://www.shiciwang.org
更深①月色半人家②, http://www.shiciwang.org
北斗③阑干④南斗⑤斜。 http://www.shiciwang.org
今夜偏知⑥春气暖, http://www.shiciwang.org
虫声新透⑦绿窗纱。 http://www.shiciwang.org
注释
http://www.shiciwang.org
①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②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③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④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http://www.shiciwang.org
⑤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http://www.shiciwang.org
⑥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http://www.shiciwang.org
⑦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翻译 http://www.shiciwang.org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http://www.shiciwang.org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http://www.shiciwang.org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赏析
http://www.shiciwang.org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却借夜幕将那些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朦胧而又和谐的美感。全诗传达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首句“更深月色半人家”中的“更深”二字,为下文景色的描绘奠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次句的“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诗歌前两句写出了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悠远。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这里以星斗阑干为映衬,更深化了静穆氛围。
http://www.shiciwang.org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两句正是诗人细心体察大自然物色变化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声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较深的乡村生活经验。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只有有心人才会体察到。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含有欣悦之意。“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偏知”一词洋溢着诗人的自得之情。一个“透”字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春意之可喜。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本诗意蕴深厚,寓情于景,构思新颖,景物描写细致,诗人以精妙的笔法尽展其体物之微,令读者也分享到了他体察、发现的喜悦。 http://www.shiciwang.org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唐天宝年间诗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身未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采莲曲》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