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篇之一,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以抒情为主。首两句写景,以苍茫江雨和孤峙楚山之凄清景色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自矢情操,表达自己开阔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http://www.shiciwang.org
原文
http://www.shiciwang.org
芙蓉楼送辛渐
http://www.shiciwang.org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http://www.shiciwang.org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http://www.shiciwang.org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http://www.shiciwang.org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http://www.shiciwang.org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http://www.shiciwang.org
孤:独自,孤单一人。 http://www.shiciwang.org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翻译
http://www.shiciwang.org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赏析
王昌龄生性傲岸,不拘小节,所以屡遭谤议,被贬至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所以,诗人借着友人还京的机会,托他捎口信给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清白无瑕。此诗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首句“寒雨连江夜人吴”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氛围。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即将分别的朋友心头。“连”表面上是写雨,实际上也暗指将友人和自己连在一起的情感。“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也暗示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所以能够听到夜雨入吴的声音。此句描绘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渺敢迷茫的吴江夜雨图。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在如此背景下,诗人“平明送客楚山孤”,此句有凄哀之意。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清晨,天色已明,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因为友人要回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风筝的鹞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的临别叮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诗人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口信,并不只是为通报平安,更多的是向他们传达自己冰清玉洁。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友人辛渐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不只是洗刷谗名的表白,更是蔑视谤议的自信。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本诗因景生情,情蕴景中,画面开阔。诗中比喻形象生动,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清高自守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沉的用意融汇在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浑成天然,余韵无穷。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