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诗以白描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民国王文濡在《唐诗评注读本》中说:“通首都是讯问口吻,不必作无聊语,即此寻常通问,而游子思乡之念,昭然若揭。”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恋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http://www.shiciwang.org
原文
http://www.shiciwang.org
杂诗
http://www.shiciwang.org
君自故乡来, http://www.shiciwang.org
应知故乡事。 http://www.shiciwang.org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注释 http://www.shiciwang.org
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http://www.shiciwang.org
来日:来的那一天。
http://www.shiciwang.org
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http://www.shiciwang.org
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著花:著(zhu),开放;著花,开花。
http://www.shiciwang.org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http://www.shiciwang.org
赏析
http://www.shiciwang.org
本诗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五言绝句。诗人游历在外,忽然遇见故乡的人,不免惊喜万分,从诗中不难感受到诗人的这份惊喜。 http://www.shiciwang.org
“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游子远在天涯,故乡的一切消息都让他牵挂,一定有许许多多事情想打听。所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两句可见诗人急于想打听家乡事情的心情。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但是诗人却只是问“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他关注的是家乡的梅花开了没有?就是这看似平平淡淡的一问,却是诗人精心提炼概括的结果。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就在这一问中体现出来了。诗人在这里避开普通的询问家里人是否安康?或者询问家乡有哪些变化?如果真要这样着笔的话,本诗就变成了普通的家常话而少了那份诗歌的蕴藉了。所以诗人从众多的故乡事物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梅花来发此一问,是大有深意的。 http://www.shiciwang.org
梅花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往往有美好、坚贞、孤傲的寓意。本诗里的“寒梅”,我们既可以理解为诗人故乡实际的悔花,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依恋故乡的心灵,纵使走遍天涯海角,诗人那颗热爱故乡的心永远不会远离,就像窗前那棵梅花一样,每时每刻都“长在”故乡的怀抱。另外,诗人用设问的方式作结,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在眼前出现了诗人故乡那凌寒开放的梅花,雕刻精美的窗棂,白雪皑皑的庭院、村庄、原野、远山……又似乎看到了诗人孤独远眺的身影。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本诗纯用白描手法,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同时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真是笔墨省俭却深刻蕴藉的好作品。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