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以淡笔写浓情,情调高雅,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 http://www.shiciwang.org
原文 http://www.shiciwang.org
红豆生南国, http://www.shiciwang.org
春来发几枝。 http://www.shiciwang.org
愿君多采撷, http://www.shiciwang.org
此物最相思。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注释 http://www.shiciwang.org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http://www.shiciwang.org
采撷:采摘。
http://www.shiciwang.org
相思:想念。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翻译
http://www.shiciwang.org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赏析 http://www.shiciwang.org
《相思》是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又题为《相思子》,可见是眷怀友人之作。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起下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于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如此吟诵,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http://www.shiciwang.org
http://www.shiciwang.org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的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同时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手法。“愿君多采撷”并不是真的要求友人多摘取红豆,这里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对友谊的珍重,语言恳切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而一个“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
http://www.shiciwang.org
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是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昵。这是补充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字,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http://www.shiciwang.org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但是相思之情却是“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同时语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却情意深长,也就无怪乎本诗会流行于世,被后人传唱了。 http://www.shiciwang.org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